国际交流

【学位授予点简介】体育学院面向全球招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领域国际研究生。学院成立于2002年,下设体育教育系、公共体育部和研究生部,现有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省一流课程7门,省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1门。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与大健康研究院等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基地。拥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5个实验室。现有教职员工64人,正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外籍博士教师1人,博士21人(含在读1人)。另有行业导师13人,具有博导经历教师2人,国际级健将2人,国家级健将3人,浙江省中小学教材专家库成员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培养人选1人、南太湖优秀文化人才4人,浙北英才3人,市1112人才工程”入选后备人员1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作为主要成员(前三名)参与国家基金项目6项(含子项目主持),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一级期刊以上82篇、核心期刊102篇;专著(含权威出版社)及主(副)编教材19余部。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鱼米之乡”的山水资源优势,秉承“校地共育”培养理念,突显体育与健康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致力于体育教育全民健身体育旅游等事业繁荣发展,服务智慧体育城市建设,具有明体健行特色的、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国际人才。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为促进世界范围内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某一领域的实际工作。

(三)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可以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

(五)在规定的培养期限内所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符合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二、招生对象

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指导领域工作,热爱中国、身体健康,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符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报考条件的,英语达到相应要求的各国公民。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移民国外后,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来本学位授权点学习的,除符合上述要求之外,还需符合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国际研究生基本学制 3 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5 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每次申请不得超过 1 年,累积不得超过 2 年。

研究方向

(一)体育教学领域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方法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与优化等。

(二)社会体育指导领域

社会体育与健康促进、休闲运动与大众健身、体育产业与地方发展等。

、培养方式

(一)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国际研究生,实行集中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增强实践教学培养环节。

(二)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国际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校内导师为主。紧密结合体育实践,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学体育教师、教研员、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依托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育人作用,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原则上使用英语为主、兼顾汉语的教学方式,培养留学生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学术活动五个部分组成,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公共选修课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

湖州师范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为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中文名称

学时

学期

学分

是否实务实践课程

备注

公共

学位课程

中国概况

48

1

3

 

7学分

汉语

32

1

2

 

汉语

32

2

2

 

专业学位课

两个领域

体育科研方法

32

2

2

 

12学分

体育教学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

32

1

2

核心体育课程导论

体育教材教法

32

1

2

实务课程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32

1

2

实务课程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32

2

2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32

2

2

 

社会体育指导领域

体育原理

32

1

2

核心(社会体育学

健身理论与实践

32

1

2

 

运动科学与健康

32

1

2

核心(运动处方

运动休闲项目概要

32

2

2

 

大众体育管理

32

2

2

 

专业

选修课程

两个领域

论文写作指导

48

3

3

 

不少于5学分

运动训练竞赛学

16

3

1

 

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康复

16

3

1

实务课程

体育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

16

3

1

实务课程

动作科学概论

16

3

1

 

体育教学领域

学校体育管理

32

3

2

 

不少于4学分

微格教学理论与实操

32

3

2

实务课程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2

2

2

实务课程

外文文献检索与阅读

32

3

2

实务课程

社会体育指导领域

体育旅游经营与管理

32

3

2

 

不少于4学分

体育市场营销

32

3

2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案例分析

32

3

2

实务课程

体育经济学

32

3

2

 

公共

选修课

学生选修后确定

32

2

2

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2学分

学术活动

体育教学领域校内实训

教案设计训练与考核

1

2

0.5

 

2学分

微格教学训练与考核

1

3

0.5

 

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校内实训

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管理实践

1

2

1

 

校外实践

校内见习校外实习、研习

20

2-4

1

 

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二)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三)申请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作者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学科研究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国际留学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留学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完成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指开题报告通过与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

(五)国际留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导师组确定。

)在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可以用汉语或英语撰写和答辩。论文撰写格式参照《湖州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成员应当是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有正高职称的校外专家担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七)本专业学位国际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就读期间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 1 (中国知网或国际重要电子数据库收录),第一署名单位须为湖州师范学院 

B正式授权专利 1 专利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留学生第二发明人,第一完成单位);

C、正式登记的软件著作权 1 件(第一完成单位,每一项软件著作权仅可对应1留学生)。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国际研究生就读期间如获得以下业绩之一时,等同于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 篇:

1)论文入选奥运会、亚运会(可摘要、墙报)或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的论文报告会(需全文)。

2)拥有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证书,一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称号。

3)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41届)获集体项目前8 1 次,或单项项目前 3 1 次;或参加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获集体项目前82 次,或单项项目前 3 2 次;或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包括阳光体育项目)(4 1 届)获集体项目前 3 1 次,或单项项目第 2 名或二等奖 2 次;或参加省大学生锦标赛获集体项目前 3 2 次,或单项项目第 1 名或一等奖 2次。

)语言能力要求

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中,国际研究生应当能够顺利使用中文完成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并具备使用中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

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中,国际研究生应当能够顺利利用相应外语完成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并具备使用相应外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时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